关于思考、学习及实践的思考,希望能对你有用
总结输出成文字,恐怕大家都不陌生,高中大学时期的做笔记就是这样一种输出方式,也就是把老师所讲的知识按自己的理解形成笔记,后面再时时复习;只不过工作之后,老师变成了可以是书籍、视频教程甚至是工作上的经验,但其底层逻辑是一样的。 在多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之所以强调多人,是因为多人会让你有压力把所学的东西理解透彻以面对复杂的现场,另外一点是,听众会在现场或之后给到你充分的反馈,而这些反馈能够补充你理解不到或不到位的地方。 应用到工作生活中能帮助更有效地学习,这是工作以来体会最深的一点。之前看一些产品经理写的书,不免嫌弃——这么简单也拿出来讲?到真正工作中要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时,才会发现这也不到位,那也不到位。所以当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时,不仿找到一些实际运用场景,在运用场景中实践书中所学,并且不断总结成自己的知识。 将学到的东西教授给别人,是又一个我获益匪浅的方法。 高中时,会有别人问你问题,在你解答的过程中,你会去思考怎么把知识点解释得简洁而透彻,有时被人问倒了,还会赶紧去恶补知识点(虚荣心也可以是个好东西)。每个人理解和考虑问题的角度太一样,在你教授的过程中,对于一个知识点,有来来回回的反复探讨,有多个角度的反复咀嚼,可以提升自己对知识点的领悟。 所以之所以现在写下这些文字,之后还会写,就是希望能够保持不断输出,不断获得反馈,不断有更深的理解。 2. 结构化比零散更好这是最近看一些知识点丰富而杂的书时有所感悟,读完之后感觉自己的大脑突然吸收了一麻袋的知识点,但是毫无逻辑,自然在想用的时候也无法拿出来用。 这个时候,最好的方式是将凌乱的知识点结构化,我用的是思维导图加有道云笔记。思维导图用来将杂乱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按自己需要,但思维导图只记录知识点名称这个层级,然后用有道云新建一个文件夹,用来写明知识点的具体概念加上自己在实际运用中的案例。 结构化之后,每隔一段时间,我会拿出思维导图,从根到叶逐个回忆这些知识点,看自己是否还记得这些知识点以及自己的运用案例,如果记忆模糊,就再拿出有道云笔记里面的内容重新复习。几次下来这个知识点在你脑中便很难忘记了。 3. 对学习内容进行迭代学习到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这个场景下适用的内容,在另一个场景下并不一定适用,因而即使对知识点已经掌握,也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对学习的内容进行不断地迭代。 我所用的方式是不断地补充实际案例,正如上文所说,当我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结构化整理时,会用有道云记录知识点的内容及实际运用的案例,而每过一段时间,我会重新去思考这个知识点,看看自己对这个知识点有没有一些更新的领悟,已经此前的案例是否需要修改,是否有更新的更好的案例进行补充。 以上是我在学习方式上的一些思考,细看下来你会发现,这又是一个小的螺旋式上升。 当我们开始学习一个知识点时,不管是阅读还是看视频教程,它只是输入,然后我们把它进行结构化整理,然后尝试输出,在输出过程中会有新的思考和领悟,而这,又是一次崭新的输入。 三、关于实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学到了东西,能够付诸实践,是件很快乐的事情,确实如此!不能付诸实践的知识是团废纸,但实践中也有些问题需要注意,我说说我的一些看法。 1.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很多人在实践中,往往追求完美,不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不肯轻易展示,我认为这是很错误的做法。产品经理在设计一个产品时,有个通用的方法论是先做出MVP(最小可用产品),即我把产品的核心功能先做成简单可用的产品,放到市场上去验证想法对不对,然后根据用户的反馈不断调整。 在《刻意练习》一书中提到了有效反馈的重要性,就是告诉我们不要闭门造车,要尽快将beta版拿出来,让大家给予你有效的反馈,然后再进行不断迭代。 我们可以回头看看微信V1.0版本与现在的差距,如果张小龙要等到所有功能都做出来再发布,那就不会有今天的微信了。 日常我在写一个需求文档的时候,会先按当下我能考虑的情况先写一个Beta版,这时候我将它命名为V0.7版本,然后隔一天我再重新思考,看自己昨天写的需求文档,这时能发现很多不足的地方,那就从头开始改一遍,这时的版本是V0.8版本;下一步找其他产品经理向他讲述一遍这个需求文档或在组内组织一次需求评审,综合意见,再修改一遍,这时的版本是V0.9版本,最后再找开发测试的同学评审一遍,从开发测试的角度对需求文档做一遍修改,形成最终的版本V1.0。 在这里我并不是否认完美的重要性,而是说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囿于个人思考的局限性(当局者迷,而且往往对于自己做的东西有谜一般的自信),无法一开始就做到完美,如果你不先完成一个初始版本,可能就永远无法输出胎死腹中了。所以先输出一个完成品,结合他人的反馈不断调整优化,是个比输出完美方案更可行的策略,completion is better than perfection。 2. 开放透明产品经理在日常的工作中常常要做决策,并且从实际来看,平庸和错误的决策占大多数,我们是在不断地实践,不断试错,最终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而在此过程中,我认为保持头脑的极度开放、极度透明是极为重要的。所谓开放,是能够平等平静地接纳所有人的建议,所谓透明,是公开自己的决策依据和结果,不惧怕别人看到自己犯错。保持开放,你能够获得更多的有效的反馈,保持透明,你不会自欺,别人也会给你更诚实的反馈。 有的产品经理做实验,效果好就优化,效果差弃用;有的产品经理做实验,想尽办法证明自己实验效果好,然后优化。愿我努力做到前一种。 3. 反思后的执行效率(编辑:南京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