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南京站长网 (https://www.025zz.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产品 > 正文

运营简史:你想知道及不想知道的一切

发布时间:2016-11-23 19:39:45 所属栏目:产品 来源:少加点班
导读:副标题#e# 作者:李少加,知名运营人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少加点班(每周一篇重磅运营原创文章) 本文已获得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运营简史,短短四字,意味着需要遍历互联网二十几年历史,并从中归纳、洞察出一条主线,从而最能够让诸位朋友理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运营的四个发展阶段并非“截断式”过渡,而是“渐变式”过渡,比如哪怕是当今,也还并行存在着第二、第三、第四阶段的互联网产品及运作模式,如下图所示:

运营简史:你想知道及不想知道的一切

透过这一切,我们可以从这部运营简史中挖掘出四个隐喻,从而使我们对运营这一新生而重要的岗位有个更体系、彻底的认知:

隐喻一:运营从诞生起就决定着企业的生死,这注定了运营是个高压岗

时至今日依然有部分人(甚至企业)认为产品、技术为核心驱动力,运营为附属。这完全是对互联网商业缺乏理解所致。

运营决定着互联网企业的命脉——用户的数量,早年的运营工作看似没有专责人员,这并非它不重要,恰恰相反,当时其实都是清一色是由企业一二号人物直接负责……时至今日,随着运营业务的全面铺开,需要大量人手,这才会出现“运营门槛低”的假象。但稍有点常识的互联网企业,都明白运营攸关生死。

所以,我们运营人的KPI追的紧是正常,反倒如果团队工作松散、谈笑风生,那么最好提高警惕了:要么你做的不是运营该做的事儿,要么整个团队领导人都对运营没有清晰的定位。

隐喻二:获取用户的「时间指标」应高于一切,而业界却仅关注CAC(用户获取成本)

互联网零边际成本、需求方规模经济效应(使用产品的用户越多越有价值)等特征决定了「速度」的重要性。时下的互联网运营在配置预算时大都只关注“单个用户的获取成本(CAC)”,花大量心思收集并分析数据。

这个参数易量化,但我们切忌本末倒置的被“是否能够量化”牵着鼻子走了,那个难以量化的“时间”要素,才是我们最应当时刻悬挂于心的。

比如,直播火了之后,许多知识社区也醉心于找大牛进行直播分享,但这个过程耗时费力,花费这么多时间最终带来的成效真的值得么(对于提供知识价值服务的平台,直播的方式除了图个新鲜之外真的能让听众获得更好的知识价值)?

同样的时间如果花在精心筛选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或者为用户群提供咨询服务是否更合适呢?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反思。CAC过于表面了,更重要的是:Time

运营简史:你想知道及不想知道的一切

潮流不代表有效,先弄清楚自己的定位才不会受外界左右。赢家通吃的规则决定了「时间观」在运营人心中的地位

隐喻三:目前运营业界对运营岗职分工进行人为割裂,这是错的。

从整个运营简史叙述中可以看出,我们之所以目前会有所谓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的岗职设定是由于运营的阶段性历史原因形成的,但是,这种职能分工、定位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上述第三、四阶段的运营阐述中有所体现)。

作为一个才二十岁左右的新兴岗位,运营从未存在权威、也不需要权威。

比如岗位的职责划分,就非常值得质疑,当下需要更灵活的运营岗职;作为一个重要而高度变动的岗位,运营尤其需要这个浮躁时代所稀缺的深度思考:比如对产品价值的深入理解、对各类用户心态变化的细微洞察、对各类流量本质的认知、对行业上下游甚至竞争对手创造多方共赢的格局观……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用心研究、实践沉淀方有所得。

所以,请不要抱怨“为何啥都要我参与”,或者认为“我只负责内容,其他我不管”,或者“我只负责伺候KOL用户,不需要懂产品、传播、用户体验”……

运营是个工作环环相扣的岗位,只看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永远都是门外汉。

隐喻四:运营的「多重动态 」属性决定了运营对知识的刷新速度远高于其他岗位

纵观运营史,我们运营人无论工作的目标(从拉新、活跃到培养用户习惯甚至塑造生态)、工作的内容(从单纯的流量到全面的用户运营)、工作的对象(互联网用户的认知水平)、工作的各类工具、用户渠道,这五大核心要素都由于互联网产业的日新月异而跟着“持续刷新”,这在其他产业看来是匪夷所思的。

比如传统的制造、建筑、餐饮、医疗、教育、旅游、各类民生产业,可能几十上百年的管理思想、工作技能时至今日都还能派上用场,而互联网产业,今年流行的,明年可能就失效了。

这显然对运营人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需要掌握那些底层不变的要素(比如人性、用户行为、社会心理)之外,还需要实时刷新自己的各类认知、拓宽知识面、掌握业界最新的流行趋势、更高效的工作、更有价值的流量等。

所以,如果你缺乏好奇心、不热衷探寻新鲜事,运营对你而言可能是个痛苦的差事。

综述:运营业界众所熟知的理念存在诸多缺陷。运营人必须具备“牛人所需要的一切”

前阵子在知乎上看到有关「运营知识」如何学习的问题,答案几乎清一色都是基于“内容运营、活动运营、商家运营...”的同质化套路。从运营的演进来看,这些答案在出发点就踩偏了。后续,我将基于运营的演化逻辑,重新构建一套「运营入门」的知识体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留意。其实本文也可以说是「运营入门」前传。

我们运营人需见多识广、心态开放:既要具备感性化思维,又要具备系统思考的理性化思维,在性格上还必须有主动争取资源的强势硬派,在推进项目时更需要有破釜沉舟、不留退路的勇气。

十八般武艺,样样皆通,说的就是一名运营人。

最后,请停止诸如“运营门槛低、运营适合转型、运营人自我要求低”等嬉戏工作的不成熟想法。

切记,当我们从事运营的那天起,产品的生命、团队的未来就紧握在我们手里了,请务必抱持必要的敬畏之心。

这是运营的宿命,也是运营的骄傲。

(编辑:南京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